WLAN无线网质量验收规范
(AP部分)
目 录
一、 AP测试验收规范... 4
1. AP信号覆盖验收规范(按每个热点测)... 4
1.1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... 4
1.2信噪比... 4
1.3同邻频干扰检测... 4
2. AP功能测试(按每个热点测)... 5
2.1同AP下用户隔离测试... 5
2.2AP间切换... 5
2.3混合接入测试... 6
2.4系统吞吐量及接入带宽... 6
2.5WLAN客户端(随e行客户端)认证延时测试... 7
2.5.1认证测试... 7
2.5.2认证接入时延... 7
3. AP定点业务测试规范(按每个AP测)... 8
3.1AP配置检测... 8
3.2AP关联测试... 8
3.3Web用户认证测试... 8
3.4WEB认证接入时延测试... 9
3.5时延和丢包率... 9
3.6Web认证用户下线测试... 9
3.7FTP上下行速率测试... 10
3.8网站访问成功率... 10
3.9网站访问平均时延... 11
4. AP信号覆盖验收测试说明... 12
5. AP定点业务测试说明... 12
二、 压力测试规范(每个AP厂家抽测一次)... 13
1.用户容量测试... 13
版本信息 | 修改日期 | 主要修改内容 |
V1 | 2011-3 | 取消视频测试,测试结果以表格上报,规范中不涉及。 |
V2 | 2011-4 | 根据集团依据《无线局域网(WLAN)工程验收规范》V2.0.0对原有V2版本进行调整。 |
1 AP信号覆盖验收规范(按每个热点测)
1.1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
项目编号 | 1-1-1 |
验收项目 | 无线覆盖信号强度 |
验收方法 | 1、使用WLAN专用测试仪表或在插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上运行专用检查软件,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进行覆盖电平检查; 2、每20平方米检查地点不应少于1个,检查点的选取应均匀分布,并且能够反映该区域的覆盖情况。每个检查点至少观察10秒,记录信号强度平均值,验收过程检查设备要统一。 |
验收要求 | 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95%以上位置, WLAN覆盖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-75dBm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1.2信噪比
项目编号 | 1-1-2 |
验收项目 | 信噪比 |
验收方法 | 1、使用WLAN专用检查仪表或在插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上运行专用检查软件,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进行SNR检查; 2、每20平方米检查地点不应少于1个,检查点的选取应均匀分布,并且能够反映该区域的覆盖情况。每个检查点至少观察10秒,记录SNR值。 |
验收要求 | 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95%以上位置,用户终端无线网卡接收到的信噪比(SNR)大于20dB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1.3同邻频干扰检测
项目编号 | 1-1-3 |
测试项目 | 同邻频干扰检测 |
测试方法 | 1、明确某个AP覆盖的区域 2、在AP覆盖区边缘选取测试点 3、对于有多个AP同时使用的信道,进行单信道测试,查看是否有同频干扰 4、观察是否有AP工作在相邻信道上,查看是否有邻频干扰 |
指标要求 | 1、同频干扰小于-75dBm; 2、邻频干扰小于-70dBm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1. AP功能测试(按每个热点测)
2.1 同AP下用户隔离测试
项目编号 | 1-2-1 |
测试项目 | 同AP下用户隔离测试(手动测试,每个热点测试一次) |
测试方法 | 1、两STA已接入同一SSID,并已配置同一网段的IP地址; 2、AP和STA配置相同的SSID; 3、AP不和其他任何上行设备相连; 4、两STA之间持续的相互ping包; 5、保持ping包,并在AP上开启用户隔离功能; 6、保持ping包,并在AP上关闭用户隔离功能。 |
指标要求 | 1、两STA之间相互能ping通; 2、在AP上开启用户隔离功能后,两STA之间相互无法ping通; 3、在AP上关闭用户隔离功能后,两STA之间相互能够ping通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2.2 AP间切换
项目编号 | 1-2-2 |
测试项目 | AP间切换测试(手动测试,每个热点测试一次) |
测试方法 | 1、笔记本终端通过认证接入网络,并通过无线网卡Ping本地网关; 2、笔记本终端由目前接入AP的覆盖范围移动至相邻AP的覆盖范围内后,一直进行的ping本地网关仍然成功;(不需重新拨号上线,ping测100个包,丢包率不超过3%) 3、在此过程中使用测试软件查看关联AP是否从源AP更改为目标AP(查看mac地址); 4、重复以上步骤,连续测试10次以上,测试包含热点所有相邻AP,记录切换是否成功; |
指标要求 | 1、切换成功率不小于90%; 2、切换时用户的网络连接及业务应用不应中断,观察并记录实际的切换时延; 3、切换时用户的IP地址应保持不变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2.3 混合接入测试
项目编号 | 1-2-3 |
验收项目 | 混合接入认证(不同SSID)(手动测试,每个热点测试一次) |
验收方法 | 1、将AP配置不相同的SSID(“CMCC”和“CMCC-EDU”); 2、开启2台WLAN接入终端,采用WEB接入认证方式; 3、依次接入这2种不同认证类型的用户终端; 4、2种不同认证类型的用户终端同时访问HTTP业务。 |
验收要求 | 1、2台WLAN用户终端均能成功接入到WLAN接入网络中(CMCC和CMCC-EDU); 2、2台用户终端均能成功使用WLAN业务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2.4 系统吞吐量及接入带宽
项目编号 | 1-2-4 |
验收项目 | 系统吞吐量及接入带宽(手动测试,每个热点测试一次) |
验收方法 | 1、笔记本终端加载可记录用户传输速率的检查软件或者使用检查仪器; 2、用户通过认证接入到网络后,登录检查FTP服务器,进行50M文件的FTP上传下载操作,记录速率; 3、重复3次,记录上传下载速率; |
验收要求 | 1、要求在下载过程中没有明显中断(软件中“已下载数据大小:指示值持续5秒不变化,即视为明显中断); 2、在不对用户带宽进行限速情况下,要求单用户接入时,在信号强度大于-75dBm的区域,终端应用层平均速率不低于8Mbps; 注1:抽检原则为每热点1个进行抽检。 注2:对于受传输带宽等条件限制的热点,可根据传输带宽等确定下载速率要求;对于限速的热点,可根据限速具体要求确定下载速率要求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2.5 WLAN客户端(随e行客户端)认证延时测试
2.5.1 认证测试
项目编号 | 1-2-5-1 |
验收项目 | WLAN客户端认证(手动测试,每个热点测试一次) |
验收方法 | 1、将待查AP的SSID配置为“CMCC”; 2、点击“随e行”客户端软件的连接按钮,启动用户认证流程; 3、用户输入正确的帐号和密码后进行认证; 4、认证成功后,用户终端访问WWW服务器; 5、在热点覆盖区域内不同地点使用上述方式进行10次随e行客户端认证,记录是否认证成功。 |
验收要求 | 1、步骤3中WLAN用户通过“随e行”客户端认证成功; 2、步骤4中用户认证成功后可以访问WWW服务器; 3、认证失败次数≤1次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2.5.2 认证接入时延测试
项目编号 | 1-2-5-2 |
验收项目 | WLAN客户端(随e行)认证接入时延 |
验收方法 | 1、用户笔记本电脑终端通过与AP进行关联,通过随e行客户端,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进行登录认证; 2、记录从登录到登录成功的延时; 3、选取设计覆盖范围内不同地点、不同AP重复进行10次接入测试,分别记录响应延时; |
验收要求 | 平均登陆时延不大于5秒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2. AP定点业务测试规范(按每个AP测)
3.1 AP配置检测
项目编号 | 1-3-1 |
测试项目 | AP配置检测 |
测试方法 | 使用WLAN专用测试仪表或在插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上运行专用测试软件,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测试所有AP信道及SSID。 |
指标要求 | 1、AP频率配置必须符合设计文档为每个AP指定的信道; 2、社会热点AP的广播SSID配置为CMCC;高校热点AP的广播SSID为CMCC和CMCC-EDU; 注:特殊专网的SSID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配置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2 AP关联测试
项目编号 | 1-3-2 |
测试项目 | AP关联成功率和平均时延 |
测试方法 | 1. 选择指定的AP,开始连接,直到连接完成 2. 重复10次,记录关联成功次数与时延 |
指标要求 | 成功率>90% 时延不大于10秒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3 Web用户认证测试
项目编号 | 1-3-3 |
测试项目 | 基于WEB认证测试 |
测试方法 | 在热点覆盖区域内不同地点使用“用户名+密码”方式进行10次WEB认证,记录是否认证成功。 注:可用专业测试软件进行测试! |
指标要求 | 认证失败次数≤1次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4 WEB认证接入时延测试
项目编号 | 1-3-4 |
测试项目 | WEB认证接入时延测试 |
测试方法 | 1、用户笔记本电脑终端通过与AP进行关联,使用浏览器访问Internet; 2、弹出Protal页面后,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进行登录认证; 3、记录从登录到登录成功的延时; 4、选取设计覆盖范围内不同地点、不同AP重复进行10次接入测试,分别记录响应延时; |
指标要求 | 平均登陆时延不大于5秒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5 时延和丢包率
项目编号 | 1-3-5 |
测试项目 | ping包测试 |
测试方法 | 1、笔记本通过认证接入网络; 2、笔记本通过无线网卡分别pingAC或AC上连端口的IP地址,ping包大小为1400bytes,ping包次数为100次; 3、记录响应时间、丢包率等参数; |
指标要求 | 时延不大于50ms; Ping包的丢包率不大于3%;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6 Web认证用户下线测试
项目编号 | 1-3-6 |
测试项目 | 基于WEB下线测试 |
测试方法 | 在热点不同覆盖区域使用“用户名+密码”方式进行10次Web认证,接入超过1分钟后,进行下线,记录是否下线成功。 |
指标要求 | 认证失败次数≤1次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7 FTP上下行速率测试
项目编号 | 1-3-7 |
测试项目 | FTP上下行速率测试 |
测试方法 | 预置条件: 1、系统正常运行,场强值达到-55dB~-65dB 2、AP可支持802.11g/b/a协议 3、测试设备加载可记录用户传输速率的软件 测试流程: 1、单用户接入网络 2、开启速率记录软件 3、单用户分别使用802.11g/b/a协议进行10M文件的FTP上传下载操作,记录速率 |
指标要求 | 上传下载速率不低于500kbits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8 网站访问成功率
项目编号 | 1-3-8 |
测试项目 | 网站访问成功率 |
测试方法 | 1、 点击指定官方网站10次,记录成功次数 2、 点击指定国内热点网站10次,记录成功次数 |
指标要求 | 访问成功率不低于90%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3.9 网站访问平均时延
项目编号 | 1-3-9 |
测试项目 | 网站访问平均时延 |
测试方法 | 预置条件: 1、系统正常运行 2、用户正常接入WLAN网络 3、测试设备加载测试时延的软件 测试流程: 1、点击指定官方网站10次,记录显示时延 2、点击指定国内热点网站10次,记录显示时延 |
指标要求 | 网站显示时延不大于5秒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
遗留问题 |
|
Ø 通过专业软件打点测试,记录场强及信噪比等参数,直接出报告,以附件方式上报
Ø 打点标准以20平方米最少选取一个,重要场点需增加打点次数。
Ø 手工测试项目的结果添加到信号覆盖验收测试结果附件中。格式等厂家定制表格出来后再定
Ø 通过专业软件测试,每次测试新增一个log,每个log做好和AP设备的关联记录
Ø 每个AP测试一次,测试需选取场强大于-75db的地点;特殊情况可以增加测试点。
Ø 最终通过log形成每个热点的测试结果,以附件形式上报。
Ø 测试网站选取如下:官网www.yn.10086.cn热点www.sohu.com
Ø ftp下载地址如下:ftp:218.202.0.46 u:cmccuser p:cmcctest
项目编号 | 2-1-1 |
测试项目 | 用户容量测试(压力测试) |
测试方法 | 1、在选定进行压力测试的目标区域进行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、信噪比测试、Ping包测试和系统吞吐量测试。如果该区域为1个AP覆盖,则需要插有无线网卡(迅驰2代以上产品)的笔记本电脑20台同时进行上述指标的测试;如果该区域为2个AP覆盖,则需要插有无线网卡(迅驰2代以上产品)的笔记本电脑40(20×2)台同时进行上述指标的测试。 2、每项指标的测试方法分别同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、信噪比测试、Ping包测试和系统吞吐量测试的方法。 |
指标要求 | 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95%以上位置,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-75dBm;在设计目标覆盖区域内95%以上位置,用户终端无线网卡接收到的信噪比(SNR)大于20dB; 响应时间(时延)不大于50ms;Ping包的丢包率不大于3%; 要求所有测试用户(在信号强度大于-70dBm的区域)接入时终端平均下载速率之和接近单用户接入时的下载速率。 |
验收结果 | □ 通过 □ 未通过 |